我國改革開放已有28年,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在物質生活層面,不管是大、中、小城鎮還是在廣大農村都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巨變,讓世人驚嘆!如今又正值黨中央發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號角踐行的熱潮,這是在為我國全面走向小康,文明發展走向世界打造根基。 如何才能實現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科學、高效、文明的建設目標?首先要從精神層面“找回”公眾的自尊、自愛、自強、自律、友愛、互助等等的中華美德,并不斷地挖掘精神“營養源頭”———即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精華,源源不斷地滋養、呵護社會文明的“嫩芽”,助它加速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與物質文明建設相匹配,屆時就宛如“雄鷹”擁有了強壯而協調的雙翅,它定會飛得更高、更遠,傲立于世界之林,再創中華輝煌。 據對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深圳等14個城市、2000名公眾進行調查后發現,近九成的青年表示會慶祝圣誕節和情人節。57.1%的男性認為“中國傳統節日停留在吃、穿等物質消費上,而洋節更注重精神交流”,60.7%的女性則認為“洋節輕松自在,中國傳統節日過得累”。西風日盛,中風寂寥,是百年來中國傳統道德文化進一步根動基搖、日趨斷層的必然趨勢。這也驗證了道德承載的尷尬局面和黨中央及時提出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要兩手抓的深刻內涵,以及此項工作展開、強化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其實,在傳統節日文化中就珍藏著道德精神和人文力量。過傳統節日,沉浸在傳統節日文化濃郁的道德氛圍中,由此紀念道德先圣,繼承民族精神,這些形式具有顯著的教化心靈、和諧治世的功用。應該引起特別關注和警覺的是,西方文化作為一種強勢文化席卷全球,中國傳統文化在面對西方文化話語霸權時,相對還處于一種劣勢。加上我們自己的傳承工作沒有隨著社會前進的腳步而發展、細化,引導人們古為今用,用五千年的文明精華服務、引領國民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如何“游泳”,從而導致自信、自尊、自愛、自律的道德底線“丟失”,繼而使短視和功利的“洋為中用”崇拜心理發酵,催化著“洋風”的盛行,這必然會導致連同價值取向和判斷在內的西方文化的再度盛行與“糟粕”泛濫。當國人在熱衷追逐洋節、瘋狂趨同洋風的同時,所有“古為今用”或者“古今結合”的道德教育努力將大為遜色,和諧社會建設將欲振乏力。 文以載道,民族文化因其內在的道德性,彰顯著民俗民風的和諧之美,德化亙久。在民間傳說中,有一個“和合二仙”的故事,合和二仙主持著人世間的婚姻,寓意著夫妻恩愛、白頭偕老,在農村還流傳著新婚之夜蓋“合和被”的習俗。在情人、夫妻這一對陰陽中,只有雙方心中的信德豐厚才能因緣和美長久。
《周易》中說:“開國承家”。說明治理家庭和建設邦國是一個道理。傳統道德的共識和凝聚,是家庭和諧的前提;家庭的和諧又是國家和諧的基礎。古人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提還在于個人的道德“修身”,夫妻都通過修身立德來實現家庭的和睦。但是近代社會這種溫泉式的和睦家庭越來越成為稀有品種了,冰窖式、戰場式和桑拿式的家庭反而直線上升。在一個家庭的太極模式中,丈夫屬陽,妻子屬陰,丈夫的剛毅與妻子的柔美恰好構成一個太極結構。但是,觀察太極的弦曲線和我們的社會現實,不難發現,一些家庭陰陽反復、陸起龍蛇、合散頻繁的現象極為普遍,致使家庭這一太極的剛柔相濟、陰陽和諧總是難以達成。 問題的癥結在哪兒呢?古人造字充滿著智慧,一個“家”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表示與洞穴房屋相關,下面指動物“豕”。人類豢養動物,家添牛羊人增福,雞犬相聞趣味多,充滿溫馨和美的田園氛圍。可見,人與動物的馴養關系是家庭富足和諧的信息反饋。今天,不絕于耳的一些虐待、捕殺動物的報道,一些變味的食用野生動物的新聞,都折射出人與動物之間親和性的蕩然無存。人類親近動物的道德觀一旦沉淪,人與人之間的親和力和道德觀必將同步沉淪。 我們分析家庭這一太極圖,不難看出這一個家庭太極的陰平陽秘、中和調諧的力量和能源,完全依賴于夫德和婦德。如果夫慈妻賢,共同修德一(道的顯化物質)、有德一、守德一,沐浴在德一的飽和能量場之中,這才是家庭太極模式“陰平陽秘、中和調諧”的最佳保證。“修之家,其德有余”(《德道經》),家庭中的道德修為,不僅可以使家庭和睦穩定,而且“有余”的德性能量還能波及左鄰右舍,福澤子孫后代。正所謂:道德人家福澤長。 “和”字,在甲骨文中有“眾口在吹奏管樂”的寓意。居中用氣,調和聲律,中和音調,形成和諧一致的和美旋律,才是它的本意。現代人們對“和”字的認知早已偏離了傳統道德文化的本義。人們常說“和為貴”,通常將“和”的定義泛化為忍耐、寬容的狹隘理義之中,并未把握住用德的“中氣”(信德中正之氣)來達到“為和”(萬邦和諧之道)。深明和諧的真諦,實踐“中和”的方法論,進而謀求修身之和、齊家之和乃至治國平天下之和,這才符合老子“中氣以為和”的精神。 中氣以為和,是以五德的“仁、義、禮、智、信”的品格與能量,整體合一地滲入陰陽屬性的萬物萬事之中,規范并且調控陰陽事物內在的良性變化和轉換,而且以信德居于中央來承載、協調仁義禮智等四德的布施,使其達到穩定和諧的“陰平陽秘”狀態。 中氣以為和,是陰陽萬物和諧發展的動力。人類本身的精神尋根、社會道德的復興和經濟的和諧發展,都離不開它。它用之于身則性命健康,淳德歸道;用之于家則家庭和睦,福澤綿長;用之于國則國強民富,盛世太平。 審視西方“叢林法則”和“快餐文化”的弊端,海外的學者紛紛將求救的目光投向古老的中國文化,致力于發掘“中和”的功用,如果我們自己還不及時覺醒并把握民族道德文化復興的契機,怎么對得起道德先圣們用五千年的點滴心智積累而成的,為中華子孫孕育、儲備的博大而文明智慧的“寶藏”?讓“修德”啟動中華民族的大智慧,提供強大的精神文明“原動力”,從而為扎扎實實規劃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核能量”,進而引領中華整體騰飛!(轉載)
(注:文章上傳三天后可以糾錯,每發現一次錯誤獎勵2元易幣。糾錯請發表在論壇“建議、糾錯”專版上,請點擊:(http://www.microblue.com.cn/luntan/ShowForum.asp?forumid=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