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大宗易易學行業網 >> 易經義理主頁 >> 正文

易學與中國文化及文化中國(六)

http://www.microblue.com.cn 庚寅年己丑月壬戌日(110107) 李洪成大宗易專業文章
易山


    六、結論──精神之圣力學養 
    (一)精神來自愿望信念。 
    宗主大易,握此太極乾坤天樞,弘開易賁卦的新人文精神,以人文化成天下。此真愿望信念,為精神之所從來。 
    “唯天下至誠,為以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于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茍不固聰明圣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中庸)此真愿望信念,為精神之所從來。 
    (二)精神來自精神四柱。 
    易系辭上傳第十一章說:“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于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不殺不仁,此為精神所從來之四柱,而又以神武為始終切實用功夫的基石。 
    (三)精神來自浩然之氣。 
    孟子浩然之氣,擴前圣所未發。然此浩然之氣的精神畜養,仍以乾之神志、坤之形氣、志氣密合以存養來。所以精神之充養,重浩然之氣。 
    (四)精神來自圣力合一。 
    孟子萬章下孟子論孔子集大成說:“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則巧也,圣譬則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這說明精神不是空口的講說,精神是至為偉大的能力──精神是圣養的能力,到了就是真有力就射到了,沒有到就是精神之力,有所不及不足,差一分就是差一分,絲毫勉強不得。所以孟子論孔子之集大成,正是圣與力的至德修養──也正是人才是由精神之圣養,從而生發出精神之圣力。 
    (五)精神來自齋戒、惕懼、堅苦、天佑。 
    易系辭上傳第十一章說:“圣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易觀卦彖辭“觀、盥而不薦,有孚  若。”船山解云:“言必忠信,行必篤敬,動必莊涖,確然端已。……  若其大正,……乃以愛身而愛道,蓋亦若此,德威在己,而不在物。存仁存禮,而不憂橫逆之至。率其素履,非以避禍而徼福,而遠恥遠辱之道存焉矣。”(船山易內傳解觀卦)。案:此亦契齋戒神明其德之意。 
    惕懼在系辭下傳第十一章說得至為深切。傳云:“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結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船山申述特深遠,船山以“文王三分有二以服事殷,心不忍殷之速亡,欲匡正以圖存而不能,故作易以明失存亡之理。……蓋文王之心,亦比干之心也。……道甚大者,撥亂反治,以回天之理存焉,而忠厚無己之情,寓于微辭以自靖。”精神來自懼以終始的堅苦卓絕,來自于撥亂反治回天之理,船山所見,尤為深遠。 
    周之盛德來自懼以終始,來自堅苦卓絕。 
    勾踐之復國來自臥薪嘗膽之懼以終始,堅苦卓絕。 
    所以惕懼堅苦,是精神之所從來。 
    精神來自天佑之信念。大有卦上九爻辭云:“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孔子在系辭上傳第十二章云:“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這精神來自天佑,正有乾之九五以合天德,正有豫之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正有系辭下傳第二章“通神明之德”,以“齋戒神明其德”,以至誠感應通天德及所信之神明,以得護佑,樂天知命而不憂,使精神沛然內充,以努力于人文之化成。 
    總之,易學與中國文化,是繼承往圣之精神。易學與文化中國,是弘開今之大時代文化新精神。而此始終本賁卦人文化成天下,以開出新人文精神,貞夫一貞明而貞觀。(轉載)

 

    (注:文章上傳三天后可以糾錯,每發現一次錯誤獎勵2元易幣。糾錯請發表在論壇“建議、糾錯”專版上,請點擊:(http://www.microblue.com.cn/luntan/ShowForum.asp?forumid=533)

   
溫馨提示:本網所有學習操作預測策劃研究推薦等信息,僅供參考。若您在使用操作中出現風險或連帶責任,均與本網無關

查詢電話:0898-68596720   客服QQ:522073201
公司微信號:Lhc68596720
通信地址:海口市金貿西路金山廣場誠心閣27D 郵編:570125 收件人:李洪成

瓊ICP備0500100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