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大宗易易學行業網 >> 誠信德行主頁 >> 正文

中國道德文化內求實踐教育法(三)

http://www.microblue.com.cn 丁亥年癸丑月甲寅日(080115) 李洪成大宗易專業文章
新疆 談易

    3、警惕現代經典釋讀成為新時代的精神流毒
    “經典”,之所以稱之為“經典”,是因為圣人的經典所包含的智慧與能量,真正能給社會及人們的心靈提供豐富的精神營養,用于滋養和啟迪本性。所以在解經注經中,對于解注者本人本身的修為要求極高。
    現代人心性浮燥,急功近利,一切皆按照純私利的需求而展開。在社會上眾多的解經釋典和用經學典中,這種現象已經同樣像排山巨浪一般地在整個社會中鋪開來。
    大量夾雜了人欲私心貪利的經典注解,迎合人欲貪念,或為應俗,求發展,必定形成一個盛極一時的社會共性現象。
    我們要注意,切不可在此種大潮之中,隨波逐流而迷失方向。這種現象,雖然會被追求眼前利益的一部分人捧為名星而“流行”,從而興盛一時,但是絕不會長久。
    流行病,雖然可以風行一時,但人們必然會痛定思痛從病痛中獲得免疫力,而不再受其感染。
    當然,如果這種流行病,沒有扼制的“藥物”及時提供給社會,及時投入使用,那么社會的損失也必然將是極其巨大和慘痛的,甚至禍及幾代人的精神面貌。
    這種流弊的危害,在幾千年以來的歷史中,其實也是屢有發生的現象。歷史上的改良儒學,就是如此演變而成。我們所看到的,只不過是歷史的一種重演現象。
    漢代以后的儒學,淪為學子謀取功名、利祿的唯一手段。經典誦讀,成為他們唯一進入官僚階層唯一云梯;解經釋典,充滿著導人以私心貪欲。這是明清以來儒學共有的特征。
    今天的社會上,經典誦讀的展開中,我們不難看到:選“典”,不“經”。棄《易經》和《老子》之經,而中選類似于明代八股科選之典籍。甚有八股之風再次重新席卷神州的跡象和勢頭。
    現代人對“經典”的注釋與講解,媚俗有余,守本不足。過度世俗化地渲染,曲解戲說。這種唯以“有之以為利”,張揚人性中私心貪欲的渲染,不可避免地會使“經典誦讀”最后淪為人們爭取名利的“高雅”手段,從而誤導整個社會。
    任何事物導之陷于利,則為毒;導之步入義,則歸正。
    經典誦讀的社會行為,如果任憑一些人導之陷于利,那么經典將不可避免地會成為新時期毒害孩子們靈魂的毒藥,而且會成為無可救藥的毒藥。
    “經典”,將會被一些在大肆鼓吹利益者,異化成為名利的“遮羞布”。尤其對于兒童,這是一件非常可怕之事,遺害流毒幾代人的心靈。
    歷史上熟讀經史子集、經綸滿腹的名家,不乏大奸大惡之人。如宋朝的蔡京、清朝的和珅等等,他們全都是在儒家經典的滋養中長大。儒學經典中的精神營養,全都被他們的陰我私心所攝取,“經典”反而全都成了他們獲取榮華富貴的階梯。
    那么,經典培養出這樣的人渣,豈是社會之福?民之所愿?
    孩子們的心靈如同白紙。幼兒心靈,關鍵是啟蒙教育初始心靈正覺正念的建立,陽我公心的培養。確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心志,這是極其關鍵的一環。
    明清以來,讀書誦經的目的,被帝王、儒家和社會嚴重異化,成為考取功名的唯一工具。相反,經典對于人心心靈真正的滋養功能,卻被人們過份渲染的名利思想所封閉和日益淡化。
    “八股出而經說亡”,正是一種“名利興,德性喪”最為真實的寫照。經典中真正的道德精神,因為人們的“興名利”而完全淹埋淪喪,因此國家民族的衰弱與敗落,也就不可避免。
    我們難道在新的歷史時期,再讓這種“名利興,德性喪”的歷史劇,再又重新登臺上演嗎?我們還想再次去培養出更多的蔡京、和珅之流么?
    歷史因果周期律,不應當反復無限地重演,從而加重民族的災難性。
    經典中所富含的精神營養,絕不可以用來滋養孩子們的陰我私心。經典誦讀教育,絕不應當拋棄經典的靈魂,抹殺正向性教化作用。
    宣傳經典誦讀,解釋弘揚經典,絕不能片面地、不加分辨地過度迎合世俗“有之以為利”的追求。
    “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是由于其中具備引導人們尊道貴德,做人守善的靈魂;富含滋養人類精神靈魂的營養。然而,這種營養性提供給每一個人時,她是一種中性的物質。善人得之,則更善而智慧;惡人得之,則更惡而奸佞。
    經典教育的正性作用與反相作用,全在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初始立意之心。
    經典的作用,雖然在于對于心靈的滋養與凈化,使人心不為物拘,不為形役。儒、釋、道三家經典的內核,莫不如此。但是,只有初意立心正確,她們的這些特點才能展開,為正確的教育方向提供精神營養。
    4、守德持正,是經典教育必需恪守的原則
    守德持正,是經典教育必需恪守的原則。
    當年,孔子困于陳蔡,子路、子貢、顏回各自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演繹出人心在仁義面前的活劇。而孔子并未因處境的艱難,而降低標準,而俯合世俗,而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我們道德文化工作者,要恪守孔子的這種守正的精神。道德文化工作者的對象,是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靈。孩子們的心靈純潔無瑕,每個人自性也原本俱足如來圓滿光明智慧。在他們尚未污染庸俗的名利之前,用經典引導他們確立正覺正念,是每一個真正的道德文化工作者的天職和義務。
    我們入世的德慧智經典誦讀,一方面要善巧方便地應俗,更重要的是必須堅持住經典注釋講解的啟迪自性光明。
    人人都要爭做一個合格的道德文化工作者,成為一個合格的道德文化的經師。
    切不可丟失道義原則,隨波逐流而用“名利”的渲染,阻斷和泯滅孩子們的慧命,因此造下無窮的惡因,成為千古罪人。(轉載)

 

 

 

   

    (注:文章上傳三天后可以糾錯,每發現一次錯誤獎勵2元易幣。糾錯請發表在論壇“建議、糾錯”專版上,請點擊:(http://www.microblue.com.cn/luntan/ShowForum.asp?forumid=533)

   
溫馨提示:本網所有學習操作預測策劃研究推薦等信息,僅供參考。若您在使用操作中出現風險或連帶責任,均與本網無關

查詢電話:0898-68596720   客服QQ:522073201
公司微信號:Lhc68596720
通信地址:海口市金貿西路金山廣場誠心閣27D 郵編:570125 收件人:李洪成

瓊ICP備0500100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