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易學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學說體系獨具一格,不與諸子百家同趣。誘惑古今讀者趣研不已、精究不息,激勵出不少燦爛輝煌的篇章,豐富了中華易學文化,啟迪著古今哲人智士不斷踏上成功之路。《周禮·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別皆六十有四”。 《汊魏叢書》有、晉阮咸注《古三墳》、謂:“山墳”天皇伏犧氏連山易。“氣墳”人皇神農氏歸藏易。“形墳”地皇軒轅氏乾坤易。皆有“爻卦大象”六十四句,傳、策辭、政典等等。先儒已考定為偽書,不足以作參改。 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中有“連山”、“歸藏”各一卷,均是搜集殘文破句,難復原貌,未嘗不是中華易學文化中的一大憾事!所幸《周禮》著者的記載,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別皆六十有四”之文,何等簡明扼要,三易同用“八卦之法”,今試論之如下: 一、試論周易之法 最為幸運的是《周易》一書未遭秦火,至今仍傳承不絕,有很強的生命力。富有廣闊無際的學術空間,可容千古睿智之士縱橫馳騁,激勵出無窮的智慧成果,壯大了中華易學文化。早有《易》為群經之首之稱,可算是中華五千年優秀文化的代表。 “易為卜筮之書”,當是《易經》著者的初衷。后經儒家哲理化的發揮,并輔之以十翼、豐富了它的理論,也擴展了卜筮論斷的思維空間。不知象數,如何設卦?不明義理,如何判斷?《周易》學說確是從應用中發展起來的,《左傳》《國語》中有不少的事例。 《周禮》所言,太卜掌三易之“法”,而不是三易之“書”,有其“書”不一定知其“法”。得其“法”不一定有其書。然則書可以證法,法可以驗書。 《系辭》曰:“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此者也”。明確《周易》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用三分法與兩分法相結合,創作出八八六十四卦符號系統,用以描述世界,推演事物,指導行為,走向成功! 《周易》六十四卦卦辭,三百八十四爻爻辭,作為學易式例范本,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系辭》曰:“圣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可知“明吉兇”是從“設卦觀象”中來。“卦”如何設?《系辭》有“大衍之數”一章,即是卜筮設卦的正宗方法。很為明確,“卜筮”與“數術”兩種方法大不相同。 “卜筮”是以現實為定點作根據來進行判斷。“數術”是應用計時干支為定點作根據,是推原天地之始,不斷積數而得。不論太乙、六壬、遁甲、四柱等等,皆以歷法干支為根據,總用五行生克定吉兇。漢京房用三個金錢成卦,納入爻辰納甲,用五行生克,刑沖合害等法定吉兇。《四庫全書》編者,將其歸入數術類中,編者提要云:“其書雖以易傳為名,而絕不詮釋經文,亦絕不附合易義”。這就是編者不將《京氏易傳》列入《周易》類的原因。 《系辭》曰:“是故易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這就是易學原理及其應用總公式。是用“八卦定吉兇”,而不同于“五行定吉兇”的目的,是指導行為,去惡從善,發展壯大社會事業,并非空談義理。 《系辭》曰:“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這就明確告之定吉兇之法在“四象”之中。何為“四象”?易無明文,后世用太陰太陽、少陰少陽解之,當屬后世之發明,于經文中無據。其實《系辭》有曰:“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這里就明確地、形象地闡述“闔辟往來”為四象了。同時是接著前文“兩儀生四象”而發,句首貫以“是故”二字,明顯是闡述前文“四象”的具體內容。“闔辟往來”四象很重要,有必要進一步落實敘述如下: 乾坎艮震為陽主升,獨坎下降。 巽離坤兌為陰主降,獨離上升。 兩卦相重即見“闔辟往來”四象。 闔者:上卦降下卦升,為向心之式,如泰。 辟者:上卦升下卦降,為離心之式,如否。 往者:上卦升下卦升,為外引之式,如乾。 來者:上卦降下卦降,為內引之式,如坤。 闔 辟 往 來 泰 否 乾 坤 (吉) (兇) (乾) (吝) 闔者,陰陽得配為吉,失配為兇。 辟者,陰陽得配為害,失配為利。 往者,陰陽得配為亨,失配為悔。 來者,陰陽得配為貞,失配為吝。 周易六十四卦中,闔辟往來四象,各占個一十六卦。各有陰陽得配失配之不同,得配又有正配傍配,順配逆配之別,失配又有失陰失陽,失正失傍之異,即按具體情況相結合,進行“通辨”發揮。 《系辭》曰:“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兇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兇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兇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為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性,近而不相得則兇,或害之,悔且吝”。《系辭》最后揭示“八卦定吉兇”之法如此。何為情?陰陽得配為情。何為偽?陰陽失配為偽。 《系辭》曰:“吉兇者,得失之象也”。又曰:“八卦以象告”。可知《周易》學說表達形式,是以卦象為主,故卦名,易辭無不源于卦象。于省吾先生曰:“易無象外之辭”。民國元老,四川省政協委員,但懋辛老前輩,于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三日賜函指教說:“要研究易經,不明卦象,無有不胡扯的”。的確《周易》是用“八卦以象告”的方式描述事物,推演事物,指導行為,從善去惡,走向成功。但八卦符號的應用又是非常靈活的,正由于靈活故能適應多的運用。雖說靈活,卻又是有限的,也正由于有限,故能體現它的有向性,不致漫無邊際,失于空洞,以至隨意胡扯。故有“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的活動情趣。好在《易經》原文具有,可供讀者反復研讀,余也不敏,悟所不及,特此用以就教于高明。(轉載)
(注:文章上傳三天后可以糾錯,每發現一次錯誤獎勵2元易幣。糾錯請發表在論壇“建議、糾錯”專版上,請點擊:(http://www.microblue.com.cn/luntan/ShowForum.asp?forumid=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