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生中,有順心的時候,也有不順心的時候。順心的時候自然好,遇上不順心的時候怎么辦呢?這里就有一個如何調理你的心境,對待人生的問題。開明的人往往會說:“憂憂愁愁也是一天,快快樂樂也是一天,何必這樣呢?”電影《泰坦尼克號》里的男主人翁說:“過好每一天”實在是有意思。那無非是教我們,對不順心的事情不要太執著。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事情既然發生了,無可挽回了,就不要將自己的感情糾纏太久,因為那樣既無補于事,反倒平添了麻煩,加重了自己的損失。古時候有個挑著一擔瓦缸的人,一不小心打翻了,碎了一地,這人卻看也不看,掉頭便走。親人拉住問他:“你的瓦缸打破了,怎么也不看一眼呢?”他回答的很妙:“既然己經破了,還看他作什么?” 其實,人不要發牢騷太盛,就是說要善于對待不如意的事。有的人不是這樣,他遇到了不如意的事,總是不認真想就生氣,指責,一天到晚就會牢騷滿腹,陰沉著臉。他不會先想想他的“意”是否有問題,是不是過于主觀,過于理想化?不會想想這“不如意”的事實,是不是也有其合理性,是不是也應該加以研究分析,從而認識自己的原來的想法(即是“意”)的局限性。這樣的人,他的牢騷就會“長盛不衰”,發牢騷一旦成為習慣,人就會變得心胸狹窄,眼光短淺,脾氣暴躁。在生活的洪流中,他就會象那兩句古詩一樣———“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所詠嘆的那樣,被越來越遠拋于后頭。所以做人要學會“往前看”,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尤其對“不如意”的事,首先得確定任何“不如意”的事情都是局部的,暫時的,然后要用認真的態度,積極去地想辦法克服它,以實際行動去改變它。如果暫時解決不了,也不妨擱置一下,等待時機到來。最重的是必須認識到,在這個時候坐著怨天尤人,是一點用處也沒有的。古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有九。這話未免有點夸張。不過,一個人如果真能正確對待這“不如意事”,他離豁達人生的境界就不遠了。
(注:文章上傳三天后可以糾錯,每發現一次錯誤獎勵2元易幣。糾錯請發表在論壇“建議、糾錯”專版上,請點擊:(http://www.microblue.com.cn/luntan/ShowForum.asp?forumid=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