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大宗易易學行業網 >> 易經義理主頁 >> 正文

《周易》是文化源泉

http://www.microblue.com.cn 丙戌年辛卯月辛酉日(060402) 李洪成大宗易專業文章
橋路編輯部

    《易經》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籍。歷代正統派的學者,用很多不同的文字贊揚它,大致說來,推崇它為“群經之首”,致予無上的敬意。相反的,認為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書,近于巫祝的巫詞,卑不足道。只是經過孔子的傳述《周易》以后,又加上歷代許多學者穿鑿附會,才有了后世的盲從和崇敬。甚之,近代以來,還有許多類似的輕薄的諷刺。
    無可否認的,《周易》原是上古卜筮的學術,但到了商、周之際,經過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圍,進入“天人之際”的學術領域,由此《周易》一書,便成了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自東周以來,再經過孔子的研究和傳述,同時又散為諸子百家學術思想的源泉,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因此,如要研究中國文化,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儒、道、墨和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諸家之學,不從《易經》探研,便有數典忘祖之概了。
    “易”的內涵,包括三個意義:
    (一)易。就是簡易、平易的意思。因為天地自然的法則,本來就是那樣簡樸而平易的。
    (二)變易。認為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隨時在交互變化之中,永無休止。但是這種變化的法則,卻有其必然的準則可循,并非亂變。
    (三)不易。天地自然的萬事萬物以及人事,雖然隨時隨地都在錯綜復雜,互為因果的變化中,但所變化者是其現象。而能變化的,卻本自不易,至為簡易。
    所謂“易更三世”,是指(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伏羲時代的易學是《連山易》,首先以艮卦開始,象征“山之出云,連綿不絕”。
    黃帝時代的易學是《歸藏易》,首先以坤卦開始,象征“萬物莫不歸藏于其中”。意思是指人類的文化和文明,都以大地為主,萬物皆生于地,終又歸藏于地。
    周代人文文化的開始,便以現在留傳的《周易》為寶典,首先先從乾、坤兩卦開始,表示天地之間,以及“天人之際”的學問。

 

                                                  轉載(震)

 

    (注:文章上傳三天后可以糾錯,每發現一次錯誤獎勵2元易幣。糾錯請發表在論壇“建議、糾錯”專版上,請點擊:(http://www.microblue.com.cn/luntan/ShowForum.asp?forumid=533)

   
溫馨提示:本網所有學習操作預測策劃研究推薦等信息,僅供參考。若您在使用操作中出現風險或連帶責任,均與本網無關

查詢電話:0898-68596720   客服QQ:522073201
公司微信號:Lhc68596720
通信地址:海口市金貿西路金山廣場誠心閣27D 郵編:570125 收件人:李洪成

瓊ICP備05001007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