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國五千年文明發展的周易思想,被稱為中國文化的“五經之首”,中國人思想的源頭,不斷影響著中國文化和科學乃至世界文化和科學的發展。而作為周易思想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學問——預測學,更是中國人將科學和哲學完美結合的一門獨特的學問。 從科學的角度看:我們每一個人都存在于宇宙之中,時刻受到天體運行的影響。而我們主要生存在太陽系,因此影響最大的是太陽,其次是月亮,然后是離地球最近的五大行星:金木水火土。而我們的地球也是土,又位居五大行星中間,與我們一起受到天體的影響,因此十天干中土在中間,十二地支中土有4個,每一個五行中都有土的成分,不斷循環存在于每一個時段之中。 因此,周易預測學正是遵循了這一科學規律,經過歷代睿智大德們不斷完善起來的一門信息科學體系。四柱學以日元為太極點,而六爻學以日令為第一能量源,都是這一規律的完美體現。看命局和看卦就是看自然規律,一切要以自然規律的眼光看問題。在六爻預測中,易學大師李洪成先生把日令的能量看成是其它令神的兩倍,是極具科學發展觀和辯證觀的新學說。日令就是太陽,月令就像月亮,日令的能量對每個爻的影響也是最大的,他幫助誰誰就有力量,克制這誰誰就無力,就不能抵抗其它五行的制約。 以科學的目光來看,人的命運就是一種物質的能量運動和轉化的形式,就是一種物質在不滅定律的支配下進行的一種生旺衰死的循環變化,就像日出日落,月圓月虧,時刻受到天體的運動影響,是被物質和能量的自然定律注定的。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互動的,你影響我,我影響你;你制約我,我制約你,一環扣一環,就象一部永動機,各個部件之間互相作用,沒有一個可以自主的操縱者或主宰者。星體與星體,物質與物質,物質與能量,人類與萬物,人與人等無一例外,都要遵循這個互動原則。老子說‘天生之,天殺之;天養之,天滅之’就揭示了這個真相。這個‘天’就是大自然,就是我們的宇宙。天體每時每刻在運動,在運動的過程中離我們較近各大行星特別是金木水火土五大生星,會產生各種力場,古人說的陰陽五行之氣,就是我們所說的力場,這些力場是導致萬物生滅榮枯的根本原因。人類之所以有命運的問題,也是因為天體的運動造成的。每個人的一言一行,從表面看起來是可以由自己做主,深入研究下去是受著宇宙中自然力的支配。宇宙中的力場作用于人的身體,人的生理就會發生變化,生理的變化就會令心理變化,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就會令人的言行不同,言行不同就會導致不同的吉兇結果,命運也就不相同。人的身體是由物質和能量兩方面構成,物質和能量的變化是有其定律的,人的思維必然要遵循它的定律運作,所以說到底人的思維過程只不過是人腦中的一種物理或者化學變化而已。既然人的思維過程只是一種物理或化學變化,而這個變化又是有定律的,那么人的命運就被注定了。 而自然力對人體能夠產生作用,它對每個人的作用是相同的,為什么每個人的命運卻不相同呢? 這就是哲學的問題,需要從哲學的角度來看。 因為每個人在不同的時空降生在這個世界上,就表明了不同的先天特質。不同的先天特質,受到相同的自然力場的影響,體內就會出現不同的反饋現象。正如一個健壯的青年和一個體弱的老人同時受到電擊,兩人的結果可能會完全不相同的道理一樣。也如把雞鴨鵝蛋放在一起,在相同的溫度下孵化出來的雞是雞,鴨是鴨,鵝是鵝同樣的道理。 而果人的命運是由宇宙中天體的運動造成,是被物質和能量的定律注定,那么我們人類豈不是象木偶公仔一樣,是被老天爺牽著鼻子走,一點也不能自主? 如果從本質的角度講的確是這樣!但要看從哪個角度來看。從表面的現象上看,或者從我們能夠觀察得到的角度上看,命運完全可以改變,而且改變它的方法有很多,借用佛教的話說有‘八萬四千法門’。比如學佛、修道、練氣功、看風水、做善事、運動、飲食、學習、努力等等都可以調節身體周圍的五行場,進而改善或改變命運。總之一個人的思想、言行符合傳統道德,法律法規,科學方法,宗教精神等都是改善或改變命運的好方法。舉例說,某人追求財富很執著,可是一直無法如愿,令他精神上極度痛苦,學佛就可以消除這種痛苦。某人身體一直不好,經常苦于病痛,練氣功就能夠對他有幫助。某人讀書少,只能夠從事笨重的體力活,收入微薄,多讀書就能夠從事腦力勞動,增加收入。某人過去胡作非為,被人唾罵,做善事就能夠令人刮目相看。某人大半生名利無成,多謀少遂,調整好住宅、祖墳的風水就能夠求名有名、求利有利、心想事成。某人體質虛寒,待人冷漠,人際關系緊張,多吃溫熱的食物就能夠性情開朗,改善人際關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法無定法。比如古時候袁了凡那個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改變命運的例子。袁了凡年青的時候請一位孔老先生用鐵板神數為他算命,孔老先生批他哪年中舉,哪年登科,哪年升官,哪年調職,俸祿多少,哪年結婚,哪年死亡等等都全部一一推算出來,后來亦不斷應驗。袁了凡因此明白了人的命運是上天注定的,故而不思進取,蹉跎歲月,庸碌度日。有一天他到廟宇去游玩,一位高僧和他講了一番道理,令他豁然開朗,從此努力發奮,并且日行一善,結果孔老先生的預測后來全無應驗。孔老先生算出他命中沒有兒子,他卻有兒子;孔老先生算出他命中是什么官階,他的官階卻高得多;孔老先生算出他某年死亡,他實際上卻很高壽。總之,自從袁了凡改變了人生的態度之后,孔老先生的預測完全不應驗。這個例子說明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但這是從命運本質的角度上探討。一個人要改變命運,得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要知道自己命運的結果是怎樣;二是自己要有非改不可的強烈欲念;三是自己要有改變它的客觀條件。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一個人尚不知道自己命運的結果是怎樣,那么為什么要改變它呢?如果已經知道自己命運的結果必然是怎樣,那么又如何能夠改變它呢?所謂結果,就是事物的最終狀態。能夠改變之時的狀態,就不是最終狀態,就不是結果。一個人改變了自己往日那樣的言行,并沒有因此改變將來命運注定的結果,他只不過是改變了之前那樣的言行狀態。比如一個人以前很懶惰,生活貧困,后來他努力發奮學習和工作,結果生活得很富裕。從表面看起來,這個人是改變了命運,但是他實際上并沒有改變命運,他命運的實際結果就是很富裕。他改變的,是以前懶惰的狀態,由懶惰的狀態改變成了勤奮的狀態罷了。此其一。其二,要改變命運,要有非改不可的強烈欲念,并且要付諸行動。這個欲念不是自己想有它就有,自己想沒有它就沒有,一定要有某些原因的驅動。如果希望改變命運的那些原因比希望隨遇而安的那些原因的力量大,那么這個人就會萌生改變命運的欲念;若是希望隨遇而安的那些原因比希望改變命運的那些原因的力量大,那么這個人就不會萌生改變命運的欲念,更不要說有所行動了。而哪些原因的力量大,哪些原因的力量小,不是可以自主控制的。其三,要改變命運,就要有改變它的客觀條件。如果一個人不具備改變它的客觀條件,那么只能是空想;如果這個人具備改變它的客觀條件,而自己又有著強烈的改變欲望,那么這就是命運的本來安排,他只不過是順著大自然安排的軌跡走罷了。更為重要的是,每個人生活在人類社會,必然與他人有聯系,一個人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意味著連他人的命運也同時改變了。所以,從本質上說,命運是不可改變的。 這就是真理,也是科學的辯證思想! 所以孔子說,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因為《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智慧,在這里面隱藏著生命與自然的密碼。
(注:文章上傳三天后可以糾錯,每發現一次錯誤獎勵2元易幣。糾錯請發表在論壇“建議、糾錯”專版上,請點擊:(http://www.microblue.com.cn/luntan/ShowForum.asp?forumid=533)
|